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要求从源头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下称“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并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涉及石化、化工六大行业!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正式纳入环评
《指导意见》初步明确了“两高”项目的具体范围:
“两高”项目暂按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六个行业类别统计,后续对“两高”范围国家如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意见》要求,强化规划环评效力。以“两高”行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规划环评应增加碳排放情况与减排潜力分析,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煤电能源基地、现代煤化工示范区、石化产业基地等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适时优化调整规划。
《意见》明确,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应纳入国家产业规划。新建、扩建石化、化工、焦化项目应布设在依法合规设立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
《意见》强调,对炼油、乙烯、钢铁、焦化、煤化工等环境影响大或环境风险高的项目类别,不得以改革试点名义随意下放环评审批权限或降低审批要求。
防止“碳达峰”变成“攀高峰”
为什么会出台这一文件?与最近一段时间的“两高”项目攀升现象有关。
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之初,部分地区上马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抬头,影响了碳达峰目标实现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而据《第一财经》报道,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有关专家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地方认为,2030年前还可以继续大幅提高化石能源使用量,甚至还在“高碳”的轨道上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攀登碳排放“新高峰”,达到“新高峰”后再考虑下降。
4月15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2021碳中和高峰论坛”上也表示,中国的碳达峰必须是高质量达峰,要防止碳达峰变成“攀高峰”。
这是因为,中国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后,还要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三十年时间,比主要发达国家用时大大缩短。
而要想在碳达峰后缩短平台期,尽可能快地实现碳排放持续快速下降,就必须防止碳达峰变成“攀高峰”。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表示,要想防止一些地方借碳达峰来“攀高峰”,关键就是要防止发展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冲动。
《指导意见》也指出,源头防控是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治本之策。要通过强化环评和排污许可及监管执法,能够有效实施对“两高”项目的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推动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因此,抓住了“两高”项目,也就是抓住了防止“攀高峰”的“牛鼻子”。
多地化工项目审批闸门收紧
山东:“我们年初报到市里的一个等量替代项目到现在都还没有批复,主要卡在能评上。目前省市两级对新增用煤、用能甚至等量替代项目都叫停了。”5月30日,山东一家化工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该省“高耗能、高排放”化工项目审批明显收紧,当地要求新上项目必须落实“四个替代”,即产能替代、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能耗替代、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
据悉,今年5月19日山东省发改委、工信厅等9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两高”项目梳理排查的通知》,部署“两高”项目排查工作。
陕西:在能源化工大省陕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通知》近期已下发到该省发改委。
榆林市委书记、市长李春临表示,榆林确立了高碳城市低碳化发展新思路,对“十四五”规划进行系统优化完善,在规划原定项目盘子中已主动压减了40多个、总投资7000多亿元的“两高一资”项目。
辽宁:今年3月,辽宁省提出,从审批行为、投资准入、节能审查、能耗双控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安全审查、事中事后监管等7个方面入手,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
石化业的减碳行动~
在各地严控“两高”项目的趋势下,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化工企业的不二选择。
专家认为,要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调整能源结构,通过生产过程的电气化、智能化,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另一方面,要采用更为清洁、绿色、低碳的技术,对现有技术实现更新替代,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规划真正减少碳排放。
一些领先的石化企业已经开始行动,通过制定满足甚至高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立聚焦碳达峰、碳管理、碳中和路径等相关研究的工作团队,增加对清洁能源开发、低碳技术、绿色工艺等方面的创新投入,积极落实降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