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逻辑
①六月需求转弱,全球组件排产下滑,行业呈现供大于求局面。
②多条新投产线产能持续爬坡,行业供给仍在上行。
③市场情绪偏悲观,部分企业为规避后期高库存压力,持续低价走货。
预计未来光伏玻璃将呈现供大于需格局,供需差保持正值且放大,对市场心态形成利空影响,进而对价格端传导。下期供需平衡差仍保持供大于需,短期局面难以扭转。
全球光伏玻璃月度供需平衡表(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当前根据调研了解,预计6月需求端缩水幅度较大,而供应端减量节奏难以匹配,导致市场供需差进一步加大,且当前市场处于库存高位,多家企业表示对未来市场看空,降价加速出货或开始出现减产行为,6月光伏玻璃市场走势不确定性较强。 从六月初开始,市场成交较价格一降再降,2025年光伏玻璃“价格内卷”再度来袭,多家企业在6月初步报价当中已经报出了低于11元/平米的低价,这个售价很多家企业成本难以覆盖,亏损的压力再次重新回到光伏玻璃企业肩上。根据隆众资讯数据核算,本期内,2.0mm光伏玻璃行业周度净利在-74元/吨, 3.2mm光伏玻璃行业周度净利-73元/吨。整体来看,当前市场价格偏低,低于成本线,除一线大企业有一定成本优势外,多家企业开始出现亏损。近期光伏玻璃净利表现不佳,陆续开始出现亏损情况,行业承压前行,预估未来其亏损程度存在加深的预期,预估未来将对生产企业生产计划造成一定影响。 2025年2.0mm及3.2mm单吨光伏玻璃净利走势(元/吨)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低价销售策略阶段性确有效果,明显市场报出低价的客户销量较好,但是当市场各家全部被拉入低价市场后,价格再无继续下滑空间或者企业开始转而对比低价以及减产之间的差距,那则出现了另一个选项,减产。在经过2024年“行业自律行为”之后,一是大家从技术角度也验证了堵窑口的可操作性,二是综合分析未来需求短期暂无转好预期,持续生产有一定可能会让企业亏损持续加深,减产的突发性预计将越来越强,企业操作越来越灵活。 综合而言,光伏玻璃行业当前所处的下行周期,本质上是一场市场供需关系调整与企业生存策略的深度博弈。无论是选择低价走量还是主动减产,企业的每一步决策背后都交织着多重现实考量——前者或许承载着维持客户粘性、稳定地方产业链的担当,亦或是缓解短期现金流压力的现实需求;后者则更多体现着对成本结构的理性评估、对先进产能布局的前瞻考量,或是为后续市场回暖预留弹性的战略选择。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路径并非非此即彼的对立选项,而是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探索生存空间的典型注脚。低价销售的企业未必放弃长期价值,减产的企业也并非坐以待毙,许多企业甚至同步推进技术升级、客户结构优化等多元策略,试图在“保份额”与“保利润”之间寻找动态平衡。这种多元化的应对方式,恰恰是市场经济中企业主体韧性的体现——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只有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和市场预判的最优解。 下期市场关注点: 1.个别企业存转产预期,转产量对实际产出的影响 2.下游组件拉涨价格,对终端需求调整的影响 3.下周为光伏年度展会,多家企业预计线下交流后的市场走势